发布时间:2025-02-22 10:32:29    次浏览
释迦牟尼为了寻求生老病死的解脱之道而出家,因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人生的真理而成佛,而这真理构成了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世间的苦(苦谛),苦的原因(集谛),苦的消灭(灭谛),灭苦的方法(道谛)。四谛的苦谛苦谛是指,人生的根本痛苦与生命现象是不可分离的。人生苦的事实,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人们都有一种本能,固执地相信这个世界总有某些事情是快乐的,决不能说一切都是痛苦的,这正是人们不能解脱的缘故。四谛的集谛集谛指出了人生之所以「苦」的根源。集是众多汇集的意思,就是说众多痛苦的因。众生一切痛苦皆可以溯源于三项根本原因,即贪欲、嗔恨、愚痴三种本能的烦恼。四谛的集谛所解释的就是这三种根本烦恼的性质,以及如何由彼而生死轮回之事实。轮回说和十二因缘说紧密相连,所以集谛又以十二因缘为主体,指出人生之所以苦的原因。四谛的灭谛释迦牟尼不单指出了人生苦恼的现象和原因,更清楚地说明这些现象是可以消除的,这就是四谛中的灭谛。四谛中的灭是梵语「涅槃」的意译,表示火的熄灭。贪、嗔、痴被佛教视之为三毒火。释迦牟你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都被这三毒火燃烧,没有刹那的安息。有大智慧者能永断贪、嗔、痴等根本烦恼,了除生死患累的苦果,证得清净寂灭的解脱境界,这种解脱境界称为涅槃。四谛的道谛在找到了人生理想的归宿——涅槃后,释迦牟尼又为人们实现这种理想提供了一些方法,这就是四谛中的道谛。释迦牟尼在初期讲法时提出了一种中道观,为的是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经由感官的享受去追寻快乐,另一个极端是经由各种自虐的苦行以寻求快乐。释迦牟尼自己都曾尝试过这两种极端,知道这两者都没有益处,最终发现了能够产生知见,导致宁静、内证、正觉、涅槃的中道,一般称之为八正道。文章由众生说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