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2 10:32:29    次浏览
“可硬可软,可长可短,有螺纹包围。”打一常见汽车改装部件?在改装的江湖上流传着一门高深的学问,人人趋之若鹜,却少有真正懂的。习得这门学问之人要像庖丁解牛一样了解汽车构造。可是,徒有蛮劲,不行,必须通晓机械原理和力学原理;马虎大意,不行,还要追求力道的精确…为了满足广大“绞牙瓷”们的需求,今儿就聊聊这个绞牙避震。总说改避震,改完有什么好处?其实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车开起来没那么颠了..至于实际效果,可以找身边的妹子检验一下 :)平时我们常说的避震套装,基本就是弹簧+避震筒:先说“ 弹簧”。顾名思义,利用弹性消除路面不平带来的震动(即缓冲),同时还用支撑车身重量,保持车身高度。当我们拿起一个型号的避震器时,还会看见弹簧上有一组数字编号。 接下来说说这个“ 避震筒 ”。弹簧虽好,可如果只有弹簧,汽车经过颠簸的路段时,就会陷入(-∞,震动,+ ∞) 于是就有了自带阻尼,吸收地面冲击力来限制弹簧震动的避震筒。 关于避震器的“软”和“硬”。 当我们说避震器的“软硬”时,其实是看它在车辆快速移动时避震器拉伸和压缩行程速度是否能够很好的控制住车辆。就好比我们坐硬板凳和软沙发,当我们起身时,软沙发较硬板凳来说对外力作用的反馈较慢,在形变过程中能够吸收一部分外部撞击动能。所以我们坐硬板凳能够马上起来,而软沙发对力的反馈则相对舒缓。 当汽车拐弯的时候,特别是急转弯,因为受到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车身重量会向弯道内侧偏移,这个时候,转移速度越快车辆往往操控性更好,使车快速通过且不内翻。所以,避震器越硬、反应速度越快车辆的转向反应也就越快。 ! ! BUT ! !各位也别“太实诚”了,听改叔说“避震器要硬的操控性能才好”,就直奔店里一股脑儿的全改了。追求极致的驾驶感受没错,但也得看车主要做什么用途,开在什么样的路上。譬如,普通公路舒适性比较好,配上阻尼小的避震,基本能在最小程度上拉住晃动,但阻尼过大的话,由于摩擦力变大了,一旦碾过井盖,车身的晃动感也因此增加,舒适感就会降低,同时对轮胎和底盘也是一个考验。※ 一般来说,改装避震器可以分为三类, 短弹簧:更换短弹簧,是降低车身高度的一种简单而低投入的方法。但是更换短簧对操控的提升作用比较小,适合对车辆操控方面没有什么要求的车主。 运动型避震器:对于追求强烈驾驶感受的车主来说,原厂避震器就显得“太舒适”了,而仅仅更换短弹簧,又远远起不到那样的效果,运动型避震套装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它本身不能调节高低和阻尼,但现在很多厂商都针对车型推出了相应的套装,因此在操作上很容易实现。 绞牙避震器:最开始放的那道谜题,其实说的就是它,也是众多“绞牙瓷”所追捧的。绞牙避震之所以能成为众多改装避震中的最高档产品,就是因为它的可调节性。不论是高低、还是阻尼,都能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驾驶习惯和路况进行调节。当然了,这也需要改装人有丰富的硬件调教经验,使避震与整个悬挂系统的参数相匹配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 既然说到了绞牙避震器,如果各位有本事能自己调它的弹簧硬度和阻尼什么的,那当然是很牛哔的!不过,话要先说在前头,一些注意事项,该懂还是要懂的 //# 绞牙避震调教法儿 # 安装前需要先进行弹簧预压,根据弹簧长度的不同,不同K的弹簧预压范围需区别对待,总体范围大致在3-7mm之间。 弹簧座高度越高,弹簧表现的越硬;反之则越软。调整弹簧座的同时,车身也会按照一定比例变化(绝对不是1:1)。 只有阻尼系数与弹簧匹配才能达到最高性能。阻尼太大会造成弹簧行程不足,整个车身跳动严重。 车辆从升起状态到落地状态,车身高度会偏高近10mm,需要开动一下踩几次刹车才能恢复正常高度。 总而言之,汽车的原装避震,那一定是经过了理论和无数实践的,适应多种路况,突出的是稳当和舒适,平时自家开车出去也够用了。一旦决定更换避震,就需要结合实际用途来选择相应的避震器产品了。套用一个“绞牙瓷”的话说:自从换成了绞牙避震,从此出门必须提前规划路线,基本告别地库、上台阶和井盖儿。怎么爱车、怎么改车,你们自己掂量着来~!关于改装,您要是有啥不明白的、不如意的,您随时说话!▼欢迎老少爷们、姑娘奶奶们持续关注▼ 联系我们?直接长按→关注 “改师傅” 本文由改师傅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容中选图源于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